主页 > 文化 > 民间文化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废矿坑成“绿宝盆” 浙江湖州千年古村讲述共富新故事

2022年05月25日 08:10:3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
分享到: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废矿坑成“绿宝盆”浙江湖州千年古村讲述共富新故事

菰城村一角 吴建勋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湖州5月24日电(施紫楠 吴建勋 李则名)“大学生今后要来村里念书啦!”最近,一个好消息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菰城村传开。60岁的村民朱小如隔两天就要跑到吴沈门码头,瞧一瞧安定书院重建项目的新动静。

菰城村古建筑 吴建勋 摄

菰城村古建筑 吴建勋 摄

  通过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以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为名的安定书院正在菰城村进行重建。今后,该学院将在复兴湖学文化、研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展新探索,打造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走进菰城村,黑瓦白墙的民居整齐排列,处处展现出景美人和、岁月静好的乡村画面。但拨开封尘的记忆,菰城村也曾有过一段满是尘埃的岁月:80%的劳动力都从事着与矿石有关的工作,矿山开采给青山留下一道道“疤痕”。

  2003年年底,菰城村11座矿山全部关停。此后,该村通过矿山复垦、土地流转等形式不断扮靓村庄环境,并做深做透“文化+”工程,谋求发展蝶变的动力越来越足,方法也越来越新。

  在菰城村,有一条吴沈门石板路,弯曲延伸通向古梅花观,在当地一直流传着“横铺石板到云巢”的善信救子传说。

  曾经,外地一名经营石板生意的商贩看中了这里的铺路石,想让村民拆了给他,他则愿意“免费”把村民门口的路修成柏油路。菰城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新龙知道此事后,立马叫停了这桩“生意”,并为石板路制定了修缮计划。

  “留住咱们菰城的石头,就是留住菰城的历史和过去。”陈新龙说,为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这几年该村对吴沈门码头、老茧站、古亭等乡土文化地标进行修缮保护,以此吸引各类文创产业入驻。

  在安定书院重建项目北侧,一块正在新建的碑廊展示区即将完工。

  “得益于3年前的清水入河工程,由吴昌硕题写的吴沈门老牌坊楹联被挖了出来,上面还有王一亭、伊立勋的字,今后这些石刻原件将在碑廊展示区亮相,供游客观赏。”陈新龙说。

“Go Farm”农场内的动物 吴建勋 摄

“Go Farm”农场内的动物 吴建勋 摄

  连日来,位于菰城村的陶瓷艺术工作基地内,艺术家蒋华正和女儿蒋可珺讨论复烧青瓷的文化项目。2017年选择入驻菰城村后,蒋华在曾经的废矿坑旁开办了工作室,并依托当地特色的山林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林业、创作、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中心。

  蒋华说,这里曾是原始瓷的烧制基地,希望可以通过恢复青瓷烧制技艺,让原始青瓷重放光彩,助力乡村振兴。

  陈新龙介绍,文化吸引艺术人才的过程中,艺术也在反哺乡村。

  陶瓷馆、书画馆、茶艺馆、中医馆、微雕馆……这几年,一批具有艺术气息的匠人陆续来到菰城村创作和生活,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吸引了一批好项目在该村落户。

  如今,菰城村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庄环境,曾经满目疮痍的废矿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绿宝盆”。过去5年,该村累计引进“Go Farm”农场、岩朵云舍等文旅项目9个。2021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5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7%。

  眼下,在被喻为“江南吴越文化遗产的自然博物馆”的菰城村,新的故事仍在不断发生。(完)

责任编辑: 吴瑜

311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快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快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快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快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快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快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快讯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010—53385969

 


阅读上一篇: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蒙古族刺绣匠人:指尖飞花 “绣”出农牧民美好新生活 阅读下一篇: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湖州老街“糕”手:25载匠心传承记忆味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