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沪上新闻

以“数字蝶变”引发“城市蝶变”,上海这一关键之举意义深远

2021年08月18日 17:36:57 来源: 网络转载
字体:
分享到:

来       源:上观新闻

8月1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举行经济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这是继5月召开生活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后,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以“数字蝶变”引发“城市蝶变”的关键之举。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了社会生活、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而数字社会存续发展以数字文化为重要支撑,充分挖掘数字文化的优势潜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蝶变”,对推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

数字文化与传统技术文化有何不同

数字文化,区别于传统的技术文化,融合了以人为本理念,以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型。

人文关怀是数字文化的价值理念。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然到来。市场利益催生了技术的更新迭代,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文理念的缺席,部分群体与数字社会脱轨而被困于“数字围城”当中。数字文化体现的是对数字化时代人类生活现状和生存方式的关怀,“以人为手段”的工具理性绝不能凌驾于“以人为目的”的价值理性之上。只有以技术服务人为落脚点,才能消除技术暴力,打破银发困境,跨越数字鸿沟。

技术支持是数字文化的坚实底座。数字文化关注的是传统技术文化重塑下新兴技术未来的走向,开发利用技术支持这一基础性要素,对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新基建”战略导向下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配套搭建,加强数字技术研究,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培育数字技术发展环境等。如今,人工智能、5G通讯、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网络大潮已形成,进一步加快了数字文化的发展步伐。

创新融合是数字文化的动力源泉。技术变革加速下的颠覆性创新使得高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融合加深,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城市居民生活、城市政府治理、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数字文化展现的是信息的高度共享和联通。只有秉持数字化发展理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政府部门协同创新,才能释放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为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动能。

要素联动提升城市软实力效能

人文关怀作为前提要素,技术支持作为基础要素,创新融合作为关键要素,三者产生合力形成数字文化系统架构,聚焦于“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效能。

人文关怀与技术支持要素联动打造韧性城市。以安全韧性为责任,积极推进城市保障化建设。城市的韧性强弱既取决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也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强弱紧密相关。面对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的各种挑战,应加强有效应对“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所造成的强烈冲击的能力。如在应对城市重大灾害风险时,应以技术支持为抓手,从监测预警精准化、应急预案完善化、应急反应加快化、应急处置及时化来全方面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健全数字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自然生态的恢复,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水平。

技术支持与创新融合要素联动打造智慧城市。以数字治理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城市建设的核心必须是人民便利有所享的智慧城市,这是体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基础上明确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打造全面覆盖的智慧枢纽,建设系统化的数字智能网络,通过智慧城管系统、智慧监管系统,强化城市大脑的全息感知能力。在此过程中,既要提高精细管理准度,实现对城市治理统筹调度,又要注重在汲取共性经验的前提下,着眼城市特点和规律,开辟具有独特性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路径,让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灵活。

创新融合与人文关怀要素联动打造宜居城市。以生态活力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绿色化建设。城市建设的关键必须是人民幸福有所乐的宜居城市,这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以创新式数字技术为驱动,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合力攻坚城市布局细节有温度、经济发展环保高质量两个主要目标。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旧工业区改造工程等“新城建”项目,用数字治理落实好城市更新项目基金的运行。通过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融合发展,破解经济发展负外部性困境,激发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

数字时代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

数字文化视域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从凝聚人民城市共识、构建共享共治格局、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方面加快实现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目标。

第一,赋予技术发展以温度,凝聚人民城市共识。

首先要在治理上发力,以数据赋能惠民工程建设,精准回应人民的需求,使政务服务由以管理为中心向以群众为中心转变,深化“一网通办”项目建设,加强“跨省通办”区域间数据开放合作;其次,需助力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响应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号召,挖掘时代转型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活化数字化承载的文化记忆。如搭建文化宣传输出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文化品牌数字化建设,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提高数字时代优秀文化的感召力等。

第二,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构建共享共治格局。

一方面,面对数字鸿沟,加强对“离群群体”的关注,普及网络知识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畅通帮扶渠道,保留人工服务,推动APP应用功能模式选择的多样化,添加支持语音输入、刷脸支付、无障碍阅读、操作界面简化等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多元主体社会化协作,探索政府与公众交互式合作模式,搭建民意表达机制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实现政社共治的基层社会服务。此外,通过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其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为治理注入效率动能。

第三,健全监督防范的体系,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数字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高度共享带来的数据暴露风险;二是互联网匿名文化带来的数据有效性降低的风险。为应对和预防数字化带来的风险,不仅需要政府相关网络风险管控部门加强协同共管,打造一体化数字安全监管平台,制定统一的数字安全监管标准,提升数字安全弹性,还需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隐私保护意识,畅通网络违规违法信息举报通道,以打造覆盖全、效率高的数据保护体系。此外,企业需遵循市场监管相关规定,严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非法采集个人信息、泄露用户数据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作者单位分别为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506 1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快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快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快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快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快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快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快讯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010—53385969

 


相关新闻